出版研究 / Publication
>
定达·罗佳 | 单位犯罪的判断标准及风险防范标准
2023-12-18       罗佳


《刑法》对一些罪名特别规定了单位犯罪,部分罪名中的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存在不同的入刑及处罚标准。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刑法》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准确界定单位犯罪,对涉案企业、自然人和被害人尤为重要。

一、单位犯罪的判断标准


根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的,是单位犯罪。实践中,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判断是否构成单位犯罪:



01

主体要素

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依法成立的组织,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由于不符合单位设立的宗旨,且通常具有借此规避法律制裁的非法目的,故应按自然人犯罪处理。


例如,若要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单位犯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主体必须是公司而非个人。若公司的设立目的就是为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则不能借单位犯罪的外壳逃避自然人的责任,不构成单位犯罪,应当按照自然人犯罪处理。

02

主观要素

单位犯罪是在单位意志支配下实施的,行为人的行为是单位意志的体现。单位意志一般由单位决策机构或者有权决策人员通过一定的决策程序来加以体现。


在司法实践中,表现方式为犯罪行为的实施通过董事会、股东会整体决议,体现的是单位的整体意志,而非个别领导、个别主管或相关负责人员个人意志。未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单位负责人决定、同意的行为,一般不能认定为单位意志行为。


例如,某公司董事会、股东会等决议机构达成合意,为了谋求不法利益,以单位名义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由于体现的是单位的整体意志,构成单位行贿罪。

03

客体要素

单位犯罪要求犯罪所得归单位所有。如为单位牟取非法利益而进行走私,违法所得全部归单位所有的,即属单位犯罪。


相反,即便以单位名义走私,但违法所得由参与人私分的,则一般应认为是自然人共同犯罪。


司法实践中,常见的表现形式为违法所得进入单位账户、违法所得用于单位经营、非法收益归单位所有等。

04

客观要素

一般情况下,单位犯罪要求以单位名义实施,但是不能笼统地认为以单位名义实施的犯罪行为均构成单位犯罪。对于打着单位旗号,利用单位名义为个人谋利益而非为单位谋取利益的不法行为,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中的规定,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例如,自然人以公司的名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但实际违法所得并未归公司所有,而是由自然人私分,则不能认定公司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5

法定性

必须是《刑法》明文规定的罪名可由单位构成,才能构成单位犯罪。


《刑法》对特定罪名规定了单位犯罪,如单位行贿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虚报注册资本罪、走私普通货物罪等,若涉案罪名不属于《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根据罪刑法定原则,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

二、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如何界定

根据2001年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法[2000]8号)第二款: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指在单位实施的犯罪中起决定、批准、授意、纵容、指挥等作用的人员,一般是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包括法定代表人。例如,网络科技公司开发的游戏涉嫌犯罪,游戏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游戏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游戏开发的总策划可能被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指在单位犯罪中具体实施犯罪并起较大作用的人员,既可以是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也可以是单位的职工,包括聘任、雇佣的人员。同样以网络科技公司为例,开发的游戏涉嫌犯罪,负责游戏开发和运营的相关人员,如研发人员、游戏推广人员等,虽然在犯罪过程中没有起到组织、领导、策划的作用,但对游戏的开发和运营起到重要作用,可能被认定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应当注意的是,在单位犯罪中,对于受单位领导指派或奉命参与实施了一定犯罪行为的人员,一般不宜作为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三、单位犯罪的法律后果

对于单位而言,涉及刑事犯罪,必然导致商业信誉受到影响。若被判处承担罚金刑,可能会导致企业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甚至破产。


对于自然人而言,因为我国《刑法》对部分罪名中的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存在不同的入刑及处罚标准,若涉案企业构成单位犯罪,相关责任人员可以争取更为轻缓的刑罚。


对于被害人而言,若涉案企业构成单位犯罪,被害人可以向涉案单位追索财产损失,涉案单位有更强的偿付能力,更容易追回经济损失。


四、单位风险防范

为了防范刑事风险,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律师团队构建完善的刑事合规制度,包括制定刑事合规计划、出台刑事合规的规章制度,禁止员工冒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行为,定期开展普法培训。


董事会、股东会等单位的决策机构在作出决议之前可以请律师团队进行法律风险防控,避免作出的决议存在刑事犯罪的风险。


即使单位有涉嫌刑事犯罪的风险,也可以将企业刑事合规作为主客观不一致的抗辩理由,对员工的犯罪行为与单位犯罪进行切割,以减轻或免除企业的刑事责任。

五、涉案人员风险防范

前文所述,我国刑法对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存在不同的入刑及处罚标准。若将自然人犯罪辩护为单位犯罪,涉案人员可以获得更为轻缓的自由刑和罚金刑。


若自然人涉嫌《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单位犯罪的罪名,但其犯罪行为又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实际上是为了单位的利益而实施,其可以构成事实上的单位犯罪为抗辩理由。


基于单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依法请求办案机关对涉案企业启动刑事合规程序,请求办案机关对其从宽处理。